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高山流水传清音

来源:商洛日报
发布日期:2021-05-08 11:40:28
827834
发表于陕西

龙驹寨西,老君沟里边,有座伯牙山。前些年,丹凤的朋友曾多次邀约去玩,皆未成行。现在终于闲下来了,遂于暮春之际,约了三五朋友,就奔那个方向去了。丹凤的文治、青衣二三人,从丹凤上来,会合于老君沟口,带我们到了鱼岭水库。
  鱼岭水库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坐落在老君河中段,风景十分清秀优美,现正依托水域与伯牙山的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一期规模已初具雏形。青绿山水加上高古雅韵的传说故事,想起来前景应是很不错的。时值周末,天朗气清,已有不少游人流连往返于曲折回环的水域和主题鲜明的知音谷,竹林小道幽隐雅致,风格各异的“相遇”“相识”“相知”“相惜”诸亭子间,青年男女顾盼细语,中年游客笑谈过往,还有上了点年纪的老夫老妻相依而坐,沉醉于清风拂绿翠、山水传清音的风雅之境,此情此景,很是令人心旷神怡。

e412720a7c0a141077c916d50f37fd70_img_708_832_246_327.jpg

伯牙山远眺

关于“伯牙山”,《康熙续修商志注》上有这么一段记载:“东百里。山耸拔,径纡折,俗呼‘白鸦山’。顶有玄帝祠,古木森罗,苍苔堆积。樵子刈薪其上,尝于风起云来时隐隐闻丝弦声,觅之不得。崇祯初,好事者陟其巅,得断碣于败叶中,上镌‘伯牙’二字,大如斗。意牙尝游观至止,故琴韵铿然,迄今未绝。昔人因以地为人重,而志其名欤!郡人李庚如有诗,勒《艺文志》。”
  我们常津津乐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发生在远古的春秋时代。《吕氏春秋》有载:“伯牙,伯姓牙名,为春秋之善琴者,称琴之祖,曾随师于威连东渡蓬莱成仙,琴曲《水仙操》《高山流水》即为之作。”《三言》载:“伯牙与钟子期善。后子期死,伯牙痛世无知音,遂不复鼓琴,琴摔之。”在这里,冯梦龙整理《三言二拍》的时候,将“钟子期遇伯牙”误作“钟子期俞伯牙”,遂使后来把小说当史实读的人以为俞便是伯牙的姓氏了!
  鱼岭水库群山环抱,东北西北两河相汇。伯牙山位于东沟河流上游,约有10余公里之遥。午饭之后,我们沿东沟溯流而行。对我们而言,库区以上的原始山水才是最引人入胜之所在。两岸峻崖高耸,林木葱郁,河道上巨石杂列,清流涌动,若隐若现的羊肠小道依崖根蜿蜒出没。而不少地段,就需从水中巨石阵上跳跃而过。渴了,就采一把鲜艳欲滴、酸甜可口的可爱野果羊奶奶,那美妙的滋味,沁入心脾,香润脑际。我们沉醉于悦耳的流水声中,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情景,仍不忘议论探讨有关伯牙子期的传说。行10余里,至大石沟口,小村落方见二三村民,言进大石沟至沟垴,再上伯牙山,恐怕还得几个小时。探路上山,不好走,青衣说他们几年前上去时,半道上有人都累哭了。看来今天是上不成了。
  问村民:“这山到底叫个什么山?”村民说:“白呀山,就是白家人的山。这山还有一个名字,叫白牙山。”我们由此上到丹景公路,站在高处,隔河东望,这座丹凤县境内最高的山尖,确像一颗向天空突起的白色牙齿。加上康志所载的俗称白鸦山,这山名就有三四个叫法了。

e412720a7c0a141077c916d50f37fd70_img_10_1031_982_391.jpg

我们都知道,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相知相遇的故事,发生在长江边上、武汉的古琴台。这里的伯牙山,有说法是:“伯牙使楚经此,携琴上山,奏调数日。山因以得名。”但伯牙是晋国大夫,出使楚国,为什么会舍中原坦途而绕道秦国山岭险道?这恐怕有点不好解释。而志书所记,那古琴之音,随着山间松风传扬千百年而铿然不绝,樵子林间隐约闻之,文人山巅搜得断碣,就如水泊梁山上的石碣受天文、英雄排座次一样,明显有着突出的神话传说与演义色彩了。
  毕竟伯牙山的叫法已载入方志数百年,人们也已默认了伯牙山的存在。伯牙山上的伯牙庙遗迹、石碑虽无存物,但有白牙巨石昂然陈列,据游历者云,白色岩壁上依稀可辨伯牙琴弦痕迹,石下有清泉相映,极具高古之风,画意诗情,着实令人为之动容。游人至此,能不发幽古之情,讴歌以抒怀乎!
  清时郡人李庚如有《伯牙山》诗曰:
  高士何年陟此岭?
  蹁跹杖履一囊琴。
  云移曲径思游屐,
  风动危峦仰素心。
  姓字依稀余断碣,
  宫商仿佛枭空林。
  千秋寂历谁知己?
  樵子徒传弦上音。

本文来源:商洛日报作者:刘少鸿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