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陈家航模祖孙三代不了情

来源:商洛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8-16 17:22:49
3431
发表于陕西

商洛新闻网讯:“陈老师这一家人很了不起的,从陈老师他父亲到陈老师的儿子,祖孙三代为了一个梦想——‘翱翔蓝天’的飞天梦,追梦三代人,其情可嘉,其精神可赞,令人感动......”这是在7月20日丹凤县老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会上,协会会长李成林向与会人员介绍新会员退休老教师、商洛市航空运动协会主席陈国宾时说的一段话。

最近阅读了一部长篇小说《彝族之鹰》,讲的是彝族青年阿鹰由一名普通的彝族青年战士成长为一名了不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员且屡立战功的成长历程。这本小说让我们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再强大的军队,作战能力再强,在战场上没有制空权,想打赢敌人,消灭敌人那是一件非常艰难困苦的事情。阿鹰是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1948年参加峨山武装起义,多次参与剿匪战斗;解放后进入牡丹江航校学习飞行,成为新中国首批飞行之一。 后来阿鹰航校毕业后,他驾驶战机参与实战,击落多架美国飞机,屡立战功。在一次激战中,他在飞机多处中弹的情况下,凭着一颗爱党爱国赤热红心和顽强意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满身弹孔的飞机开回基地。那阿鹰为什么在飞机中弹那么多的情况下,依然冒着生命危险把飞机开回基地呢?那是因为当时我们的航空事业刚刚起步,还很不发达,那是因为我们损失不起一架战机。“同学们你们说该怎么办?”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好好学习,将来献身祖国航天事业。”有的说:“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向阿鹰那样当空军驾驶员,打击敌人。”讲完这个故事后,他又高声引领学生集体朗诵:“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犯我中华,虽远必诛。固我国防,壮我军威。积极参与,无尚荣光。”这个讲故事的人就是陈国宾的父亲陈旭清老师。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在商师附小任教时,一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课上给学生讲的航空航天故事。

陈旭清老师的这个故事,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创造未来希望的种子,激发了学生热爱航空航模的兴趣。

1934年8月,陈旭清出生在丹凤县龙驹寨街道办陈家社区。1952年初中毕业后被组织推荐到当地一所小学任教。在教学过程中,他积极钻研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水平,还经常利用手劳课和学生一块捏泥人、泥狗、狗娃哨,做木头手枪、刻木人。他指导学生做的这些手工作品惟妙惟肖,简直和真的一样,让人惊叹不已。后来他考入商洛师范学校,在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航空模型知识,这激发了他热爱航模的内生动力。因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分配到商师附小工作。

据原商师附小校长魏书有讲:“陈旭清老师在商师附小任教23年,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每年只能回丹凤老家一、二次。陈老师把风华正茂、青春岁月都奉献给了鹤城教育。在附小工作期间,经常受聘于商洛体委,参与商洛地区航模教练员培训和航模队集训,商师附小航模队在陈老师的带领下,航模活动一直开展得有声有色。”

兴趣就是老师,爱好就是动力。在商师附小工作期间,陈旭清老师时刻牢记毛主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诲,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党的教育工作。同时,他充分利用茶余饭后和其他同志聊天、娱乐的机会,关起门来冥思苦想自己的航空航天模型制作,破解难题。由于他一直以来的坚持不懈、刻苦钻研航空知识,经常参与商洛体委组织开展的航模培训、比赛等活动,70年代初就跻身国家航模教练培训,成为全省卓有成就的航模教练之一,是商洛航模元老级教练,也是国家一级航空航天模型裁判员。先后培养了彭保社、郭小宝、王丹玉等多名优秀航模运动员。 据《商洛地区志》记载:“商洛地区航模队1980年获得全国少年航模飞机通讯赛团体第三名。”这里边也饱含着陈旭清老师的大量心血。

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他经常利用学校放寒暑假这段难得的空挡机会,潜心静气地自学无线电技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能精修各种收录机、功放机,安装修理彩色电视机;90年代自制电教教具和科技小发明,多次获国、省、市、县表彰;退休后还多次受邀担任国际级、国家级航模比赛裁判。曾获得“道德风尚裁判员”称号。

因为陈旭清老师平时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研究,每逢寒、暑假又应邀参加国省市运动会的裁判工作,上世纪60年代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1981年为报答桑梓养育之恩,他向组织提出申请调回丹凤县西街小学任教,1994年从高级教师职位光荣退休。

陈国宾回忆,父亲虽然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但凡回家总是先把他的飞机制作模型拿出来让孩子们看,并指着飞机模型讲各部件的名称:“这是螺旋桨,这是机翼,这是机身,这是机舱,这里边坐驾驶员,那里边还有操纵杆.....”讲完这些后,惹得邻居家的孩儿们非让他把飞机模型飞上天,直到大家看够了才散伙回家。

那时候放飞机用的燃料是乙醚、蓖麻油、煤油,按1:1:1比例配置而成。这些燃料在上个世纪六、七年代都是凭票购买的紧俏物品。有一年春节,父子两人来到村后地势比较开阔平坦的大块麦地里放飞机,周边邻村的人们闻声也赶来看热闹,谁料飞了一轮又一轮,早到的看了还想看,迟到的没看到更想看。那个年代娱乐活动少,难逢四邻八乡村民聚一起,为满足乡亲们看放飞机的愿望,陈旭清老师就一次又一次的为乡亲们展示飞机模型飞翔。日衔西山,他们准备收场回家时,来了一群妇女,好说歹说得让陈旭清老师在给他们放一次飞机,让她们一饱眼福。陈旭清老师见状慷慨答应。但又一检查,发现燃料不够了,为不使乡亲们扫兴,又赶紧回家把家里点灯仅有的煤油拿来,配好燃料,就这样满足了乡亲们看放飞机的乐趣和愿望。无巧不成书,就在当天晚上一家人欢欢喜喜围着餐桌吃饭时,突然煤油灯熄灭了。陈国宾母亲赶紧去拿装煤油的瓶子,往煤油灯里添油,可是煤油瓶空空见底,一问才知道是他父子俩干的好事。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期间,陈旭清老师都会在村后的大块麦田地里放航模飞机给我们看。这在当时,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给乡亲们春节带来了别样的快乐。”陈家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孙民生激动地说。

那年除夕,答应要给乡亲们午后航模表演,陈旭清父子早上成功试飞一轮后,谁料飞机在落地时螺旋桨被折断了。为了不耽误午后表演,陈旭清老师回到家搭梯子上楼,把陈国宾爷爷准备制作桃木案板的木料拿出来制作螺旋桨。因为制作螺旋桨需要木质细腻、柔韧性好、坚实耐用的材质。那个时候,做航模机件全凭手工制作,要做成一只精美的螺旋桨,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面对厚实坚硬的木板,陈旭清老师全神贯注,一刀一刀地细刻着,忽然右手中指被刀具划破,鲜血直流,但他只做了一些简单处理,然后又精心地刻、削、打、磨螺旋桨。午后成功地为乡亲们做了一次精彩纷呈的航模表演,赢得乡亲们赞不绝口拍手叫好。

上世纪七十年代,商州的牛斜村河边稻田地,是陈老师带着附小航模队,调试航模、开心放飞的好去处;丹凤县的商山通用机场,也是商洛航模队暑期集训、尽情放飞梦想的启航地。

陈旭清老师在教学中甘为人梯,经常利用课后闲暇时间开展辅导学生科技兴趣活动。经他指导的学生小发明小创造作品、书画作品、风筝比赛、优质课电化教学等等,先后多次获得国、省、市以上奖励不计其数。被老师们由衷的称他为“陈百能”“万金油”。1984年《陕西电教》曾以《电教战线的父子兵》为题在封3照片,介绍了丹凤专职电教员陈旭清、陈国宾的故事。

“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父亲回家,因为父亲是教师,又远离丹凤工作,所以很少回家。但只要父亲回来了就带我去放飞机,那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说这话时,陈国宾的脸上洋溢着甜蜜幸福的微笑。

随着陈国宾的年龄增长,父亲在每次带领他玩小飞机时,都会适时地给他讲述一些航模知识和制作方法,在他幼小心灵里播下热爱航天事业的种子。正是在父亲耳濡目染的激情熏陶下,陈国宾自小从父亲那里受到启示,学到了不少有关航模知识。比如父亲每次回来身上总是有一股淡淡的香蕉水的味儿,他就睁大好奇地的眼睛问父亲:“你身上咋有一股很香的味道?”父亲微笑着抚摸着他的头,认真地对他说:“那是做航模时用的粘合剂料的香味。”“在看到父亲修补飞机时就问:为什么做航模飞机用桐木片,而不用松木片做呢?”父亲总会仔仔细细地给他说桐木木质轻、松木木质重的道理。记得在他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就教他折叠纸飞机,上小学时教他制作橡筋弹射飞机,上中学时父亲教会他学做橡筋动力自由滑翔机、二级线操纵特技飞行。

1981年陈国宾师范毕业走上三尺讲台。在他奔赴蟒岭丛中的峦庄中心小学任教的前夜,父亲专门给他收拾了一个箱子,里面装的是一架单缸发动机自由飞和一架二级线操纵特技航模。在学校,他一方面“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向学生传道解惑授业,一方面利用星期天在学校操场上放飞机,每每吸引着众多学生和周边群众热情前来观看。有一次县上领导来峦庄下乡检查工作,发现正在放航模的陈国宾,便驻足看了一轮又一轮。翌年,县教育局把陈国宾调到商镇小学任专职电教员兼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科技辅导员,他也是该县第一个基层学校专职电教员。为激发学生热爱航空航模科技,他经常利用学校举办大型活动和运动会开幕式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航模表演;每逢飞播季节,他把学生带到距离学校很近的商山通用机场参观真飞机,举行航空宣传日少先队主题活动。

积极探索,勇于进取。陈国宾充分利用电教课这一阵地,在学校组织开展电化教育活动。他自制自动幻灯片,播放张海迪等英雄模范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由于电教工作出色,省电化教育馆还奖励商镇小学电影放映机一部。

2017年国家将航空模型纳入了全民运动会比赛项目后,由陈国宾发起,2018年成立了商洛市航空运动协会。协会成立后,陈国宾积极组织会员及航模爱好者开展航模飞行活动。举办校园中小学生航模无人机培训十多场次,受训学生达2000余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崇尚科的竞技体育激情。目前,协会在全市培训任命国家二级航空航天裁判员53名。

以赛事促航模运动快速升温,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协会在陈国宾的积极努力争取下,先后在丹凤成功举办了三届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给商洛人民带来了震撼视听的空中盛宴,也充分展示了航空模型这一科技体育的神奇魅力。经过不断努力和积极进取,陈国宾现为国家航空运动协会会员、国家航空航天模型一级裁判员、国家航空航天(含无人机)初级教练、国家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商洛市航空运动协会主席。

“那年我高考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爷爷给我精心制作了一枚小弹射飞机挂件,并在两个机翼上工工整整的写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爸爸从爷爷的《航空模型》杂志中选了两本放在我行李箱底。他们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激励我、鼓励我、鞭策我,使我心里感到暖洋洋的......” 这是陈旭清老师之孙,也就是陈国宾的儿子陈昱彤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

陈昱彤是听他爷爷讲《彝族之鹰》小说里主人公阿鹰驾驶飞机与敌人战斗、特兄弟研究发明飞机和很多名人翱翔太空的故事长大的。爷爷是航模教练、也是裁判,爸爸是航模运动员、也是教练员。长期受家人热爱航模航天飞行氛围的影响,陈昱彤从小就对航模情有独钟。小学高年级时在爷爷指导下,他就能独立操作遥控固定翼模型飞机飞行,中学后对航模喜爱之情达到痴热,即便是高考备战最紧张的关键时刻,他仍然要挤出时间到丹江河边的空旷地段,和爷爷一起放飞自制的飞机模型。考入大学后,他追求航模热情不减,积极参与学校的校园航模表演比赛,并跻身校园航模骨干。

大学校毕业后,他经常积极主动为单位做航拍任务。陈昱彤说,“10多年前,小型航拍无人机已经在全国兴起,我们周边也聚拢了一帮爱好玩航模和无人机的朋友,后来大家一商量,我们2017年发起成立了嘉兴市模型无线电运动协会,协会主要会员都是航模爱好者、无人机企业业主、学校科技老师等。协会成立以后,陈昱彤认真履行常务秘书长职责,通过定期组织活动以交流技术,举办航模比赛推广和普及航模运动。先后举办了2019、2023年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嘉兴站)两届、2024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丹凤站)、浙江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两届、长三角无人机大赛四届、嘉兴市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五届,经常开展航空模型、无人机嘉年华等活动。

2019年,因为实在太喜欢航模,陈昱彤索性停薪留职某研究所,自主出资创业,做了某品牌无人机的嘉兴地区代理商,之后又办起天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并在南湖区兴建了国家级航空飞行营地。为了助力协会办好浙江省第二届智力运动会车辆模型项目的比赛,陈昱彤又在营地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车辆模型比赛专用场地的建设修整。

心中有梦想,脚底有力量,奋斗不迷航。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虽然都是很烧钱的项目,但不乏民间爱好者。因为热爱,对于每届赛事陈昱彤和公司团队都会精心策划组织,全力以赴投入办好赛事。平日他的公司则主营无人机研发生产和航空测绘,航空营地则更多承担无人机全种类执照培训考试和赛事开发等工作。

“我是从秦岭深处走出来的大山的儿子,那里是我的根,那里有我的父母和亲人、有我童年的梦幻、有我童年追梦的脚印、有我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我将发挥公司航空科技优势,不断为家乡作点事,不负家乡养育情。”陈昱彤说。

陈昱彤和其他的游子一样,对生他养他的家乡总是怀者深情的眷恋,他不仅是这样说的,实际行动也是这样做的。

自2018年以来,嘉兴天旭航空公司与商洛市航空运动协会一起助力申办丹凤县“飞越秦岭 逐梦丹凤”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丹凤站)落地丹凤,积极为商洛低空经济高质发展和全市经济社会蝶变贡献力量。

知识无尽头,生命世代续。人生苦短,陈国宾老师一家人为了圆翱翔蓝天的航空航天这梦想,他们父子赓续,三传承,他们代际追梦的故事,令人钦佩!

百舸争流千帆竞,勇立潮头破浪行。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新蓝图,商洛市航空运动协会主席陈国宾热情地说:“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将给航空模型运动和无人机应用带来无限生机。作为航空运动协会,将更加积极地以在全市组织开展航模/无人机培训活动为载体,以航空赛事开发为抓手,为推动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据相关部门透露,经过前期各方努力筹备,今年9月,届时将在丹凤通用机场举行以“振翼龙脉秦岭 放飞丹凤朝阳 ”为主题的全国航空模型公开赛(丹凤站),让我们拭目以待,期盼这一“国”字头大赛如期举办。

本文来源:商洛新闻网作者:刘春荣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

排行榜

点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