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舌尖上的商洛 —— 红薯糊汤

来源: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日期:2019-11-13 11:26:37
27851
发表于陕西

一声声鸡鸣,唤醒了小城商洛的清晨。远山还模模糊糊,路上也少有人走,一切都还在梦中。这时小大已起床,推开厨房的门,燃起柴火锅灶,在锅中加入清水。任烈火猛烈的舔舐着黑色的锅底。小大则取出昨天窖里拿回的红薯,慢慢的削皮,不时在灶里添进经火的桦栎树棒,一锅美味的红薯糊汤将在冬日的早晨为山民们驱走严寒。

QQ截图20191113112408.jpg

红薯学名番薯,一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呈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块根。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福建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菲律宾一种薯类,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遂将其引种回福建厦门。康熙乾隆年间得以广泛种植。因来自域外,闽地人称之为“番薯”。据资料记载:“番薯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金丝峡里的人们习惯上叫它红薯,因其口感香甜,产量高,历来是小河两岸百姓喜种、喜食的作物。

QQ截图20191113112415.jpg

每年春分过后,小大就会将留存了一冬的红薯仔细检查,选保存完好的红薯下秧。小大会在自家菜园地理,挖出长方形的浅坑,在坑底垫上牛栏粪,泼上沼液,再在上面铺上一层土。然后将红薯整齐的码放在坑中,等待时间催生出红薯绿色的秧苗。小大会在育苗坑上搭起塑料薄膜,为红薯苗增温保墒。收割完小麦,红薯苗蓬勃旺盛。小大锄去地里的麦茬,细心地将地陇成道道土埂。仔细的剪出面红薯、糯红薯,红心甜红薯的秧苗,趁雨水浇湿泥土将它们插在埂上。天旱时,小大总是用扁担一挑挑的从小河里担来河水,仔细地浇灌,就像喂养婴儿,细细呵护。直到红薯秧长出根须、新叶,才放心的让它自由生长。红薯生命力顽强,夏天里翻两道红薯秧,锄两遍草,就静等霜降前后,翻开土埂,将它们归入粮仓。整个夏天红薯都在疯狂的生长,吮吸着大地的汁水,长出硕大的红薯。秋后,丰收的喜悦挂在小大的脸上,寒冬里它将出现在家人早餐的白瓷碗里。

玉米是做红薯糊汤必不可少的粗粮。小河人称它为“包谷”。收完麦子,将玉米点在地里。整个夏天,追肥、锄三道包谷草,眼看着一棵棵玉米变得浓绿、高大,抽出顶花,结出玉米穗。夏天里,小大每天都会到地边巡视,及时扶起每一颗被风刮倒的玉米。秋天来了,一棵棵玉米的腰上都别上了沉甸甸的玉米棒子,作为小大一夏天辛勤耕作的馈赠!玉米棒子渐渐地由绿变黄,胡须由淡绿变黑,小大就会及时的将它们摘下,剥去玉米叶,将它们晾晒在屋前的道床上。此时,整个村庄到处都是耀眼的金黄。金黄的玉米棒被挂在了屋前屋后的树上,整齐的码放在屋檐下,昭示着劳动换来的收获。

QQ截图20191113112422.jpg

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品尝新鲜玉米熬成的红薯糊汤,小大也在加快制作的步伐,好让它们尽早去碰撞庄稼人的味蕾,去诱惑贪睡人的晨梦。小大从玉米堆里挑选出硬粒型的玉米,将它们脱粒。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粒,外表透明,外皮呈橙色宝石的光泽,质地坚硬,是搅糊汤的首选。在家人的帮助下,玉米在磨房里发生了华丽的转身,变成了细腻沙粒状的粉末。大姐用细箩筛过出玉米淀粉,剩下的玉质粉末就是搅糊汤的最佳原料!历时四个月左右的时间,红薯成熟下入窖中,玉米也不约而同的来到小大家的粮仓里,之后每个早晨,在小大的柴火铁锅中碰撞出最美的奇遇!

 金丝峡里的老农,凭着自己的辛勤耕耘,为一家老小换来了舌尖上的富足。小河的老农们有一句话传唱在嘴边:红薯搅糊汤,给个神仙都不当。可见小河人对红薯糊汤的钟爱!任猛火烧开铁锅里的清水,将刀掰开的红心红薯掰成更小的疙瘩块放入锅中,猛火炖煮10分钟,红薯已发生了深刻的物理变化。红薯开始变得软烂,这时撒入玉质的糊汤粉,用糊汤棍插至锅底顺时针搅动。在高温的作用下,玉米粉快速膨胀,由锅底向锅面翻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一粒粒的玉米颗粒,在猛火的熬煮下,渐渐变成了糊状。这时红心红薯变的更加软烂,几乎和糊汤融为一体,用筷子轻碰即化。浓郁的红薯香和新鲜玉米粒炖煮的饭香瓢荡在厨房的空气里,催来干活的劳力、催醒贪睡的孩子,这就是一种美味的感召力。

QQ截图20191113112429.jpg

 这时大姐会准时来到厨房,打开压酸菜的罐子,捞出金黄酸爽的萝卜缨酸菜,配上葱姜蒜,点上小米辣,放入少量食盐鸡精,一勺滚烫的红油泼在酸菜上,顿时浓郁的酸菜香在空气里弥漫,衬托出红薯糊汤温和、包容的奇香!吃一口软糯香甜的红薯,滋溜一口浓香的稀糊汤,就着一口酸菜,一种舌尖上的的记忆开始在人们的心中复苏,将久违了一年的味道在舌尖上延续。

 小大滋溜着红薯糊汤,就着酸菜,嘴角是满满的幸福!年轻人喝着糊汤,找回了旧年的记忆!小侄子吃着铁锅里熬出的饭油子,大气都来不及喘,一个冬天下来,脸上泛起了红润,小肚皮上积起了婴儿肥。

太阳渐渐升起在门前的山头,孩子们去了学堂,年轻人开始为生计奔忙,小大静静的坐在屋檐下剥着玉米,为整个冬天准备足够的粗粮!朴素的食材缔造出了金丝峡人味蕾上的传承,就像门前的小河,从古至今不息的流淌。

 

本文来源: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

我要说两句

沈亚莉来自陕西 - 11-14

???

不惑来自陕西 - 11-14

红薯糊汤,童年的回忆,帮我们度过饥饿。

小旭来自陕西 - 11-13

家的味道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