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遇见孝义湾柿饼

来源:商州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1-11-22 15:43:21
81726
发表于陕西

商州区夜村镇孝义湾是有名的“柿饼之乡”,也是全省闻名的柿饼加工集散地,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出产的柿饼霜汁雪白、无核透亮、口感甘爽粘然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一度远销东南亚、韩国等地。2012年8月3日,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对“孝义湾柿饼”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是商州农副产品的一张名片。

1637026318131091190.jpg

金桂飘香柿子红,霜降采摘正秋风。每年农历九月中旬至腊月中旬,是孝义湾柿饼加工最忙碌的季节。采摘、清洗、去皮、晾晒、压捏、出霜、包装,前后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其中风干是最关键的环节,当地把这称为“吊饼”。而“吊饼”对气候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每年都要集中人力才可以及时把柿子挂上架。此时,走进孝义湾,一眼望去,晾晒的柿子从金黄到桔红,颜色有深有浅,成为乡村秋色里一道靓丽诱人的风景。经过20天左右的吊晒,柿子风干糖化,再晾晒出霜,就可以食用了。“咱们这边的气候好,柿子晒得好,加上传统手工制作,做成的柿饼品质甜软、耐嚼可口。”柿饼加工户张世珍热情地介绍着。

张世珍告诉我们,孝义湾制作柿饼的工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孝义柿饼制作最红火的时候,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已经形成规模产业,是农民们增收的好项目,柿饼加工也是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那时候,一位韩国客商就向他订购了150吨的柿饼。

然而,近几年,孝义柿饼却遭遇到了发展中的诸多困惑。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不少村民也做起了其它生意,柿饼加工的“黄金时期”已过,很难再见到昔日一派繁忙的情景了。“以前山上大面积种植柿子树,起码种有几百亩,后来逐渐改种核桃、樱桃等。农民只要看到哪个好种好卖,就会跟着种。”张世珍说。

2005年,张世珍也尝试做过核桃生意,半个月就赚了四万多块钱,可他依然没有放弃柿饼加工。只是面对一树树没人采摘的柿子时,张世珍的内心充满了担忧和无奈。“制作柿饼耗时耗工,柿饼加工已不成产业了。现在村里制作柿饼的只剩六七十岁的老人,村里的年轻人就此与“柿”隔绝了。”张世珍说道。

说到为什么坚持做柿饼,张世珍说:“其实更多是对孝义柿饼传统制作的坚守。”柿饼加工这一传统手艺,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孝义湾人的成长,他希望通过他的坚持,在这大山深处乡愁氤氲的小山村,留住食物最值得回忆的味道。

如今,张世珍是孝义湾最大的柿饼加工户,他的小院里每年能加工20多吨柿饼。由于张世珍对柿饼的质量把控很严,加上为人诚实守信,时间久了,口碑也做出去了,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回头客的订单,一年仅柿饼就能收入四万多元。而这既延续了传统、留住了乡愁,也为有劳动力的中老年人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赚钱的机会。“主要就是做些简单活,去皮,吊柿子,前前后后不到十五天,能挣一千多块钱。”村民李大娘一边忙碌着手里的活儿一边说。

微信图片_20211122154222.jpg

从秋实到冬藏,从柿子到柿饼,从曾经繁华的集散地到如今少有人参与的无奈,对张世珍来说,孝义柿饼不仅是一份甜蜜的事业,更是一份传承。

本文来源:商州区融媒体中心作者:赵毅爽

我要说两句

不惑来自陕西 - 11-23

孝义柿饼,好吃,应广而告之。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