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丹凤县棣花镇:古道上的新生活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日期:2022-12-13 17:15:37
9482
发表于陕西

春秋战国时,秦国和楚国之间的道路叫商於古道。丹凤是这条商於古道上的重要节点,沿途有不少驿站,棣花驿就是其中的代表。“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华”,白居易曾在这里留下千古名句。

行走在棣花镇,漫步宋金街听历史故事、驻足贾平凹文学馆感受作家的乡土情怀、游清风街尝特色美食……如今的棣花镇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

从狭窄的土路到水泥路、柏油路,从一片空地到一幢幢建筑物拔地而起,看准了当地文化资源优势,丹凤县设立商於古道文化景区管委会丹凤办公室(简称商於古道办),以文旅产业带动全镇发展。

“现在,镇上的环境越来越美,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了,在家门口就有事可做,有产业能挣钱。”12月9日,说起这些年生活的变化,居民张建军很感慨。

提升基础设施

——“住得更舒服、更安逸”

“新”生活,首先就新在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张敏霞和张建军有着相同的感受。

“现在的好日子,以前都不敢想。”张敏霞的家,被评为镇上的“五美庭院”。她喜欢养花,院子里种着10多种花,牡丹、月季、桂花、海棠……不仅如此,院里还修了水幕墙,养了鱼。“生活环境的变化实在大,现在住得更舒服、更安逸了。多亏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才过上如今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近年来,棣花镇对600多户民居进行改造和庭院美化,建成了有人字顶、吉字窗、黄泥墙等特色元素的现代陕南民居。

不仅居民家里的基础设施提升了,整个景区也是如此。“今年以来,在商於古道办的统筹下,棣花景区基础设施提升三期项目已建成投用,景区绿化提升、四区荷塘改造、宋金街区外墙修复等顺利竣工。”商於古道办主任李兴龙告诉记者。

村在景中,人在画中。如今,这座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村落,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果园变乐园。一个个生态庭院中,居民正享受着前院鸟语花香,后院菜园果园的美好生活。

提升景区业态质量

——“吃上‘旅游饭’”

“新”生活,也新在了不断丰富的景区业态和不断提高的居民收入。如今,更多当地人吃上了“旅游饭”。

“周末生意好,来吃饭都要提前预约呢。景区里,像我这样的店还有很多。如今,我不仅在城里买了房子,还买了车,日子越过越好。”居民薛喜生是镇上一家客栈的老板,他高兴地说。

据了解,目前,文旅新项目正在棣花镇推动。川道里·两岭古村落重点项目与陕旅集团强力合作,目前已成立项目推进专班,完成规划文本。

“今年以来,商於古道办狠抓景区文旅服务质量,盘活21间客栈和咖啡馆,景区业态进一步丰富。棣花游乐园全面开放,大幅增加了景区收入,促进了棣花景区旅游产业结构的完善,将有更多居民吃上‘旅游饭’。”李兴龙说,“我们不仅对景区环境进行了提升,还对景区商铺乱摆乱放问题进行检查监管,把流动商户导流引入清风街,鼓励商户业态多样化,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景区投资项目收益突破千万元大关。”

提升产业融合水平

——“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

“新”生活,也新在了产业链上。在农文康旅产业联合党委的带动下,棣花镇更多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在两岭社区鑫垚农业种植基地,刘书良正忙活着。来这里上班前,刘书良还是住着土坯房的贫困群众。

“干了五年多,如今每月有了稳定的工资,家里还盖起了两层楼房。”经历过苦日子的刘书良,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我们成立了农文康旅产业联合党委,实施以‘联合党委+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工作模式,把联合党委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棣花镇党委书记周龙说。

据了解,为做优猕猴桃产业,带动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棣花镇还在许家塬村建立了农文康旅人才工作驿站,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保障和创新支撑,引进陈发虎院士、雷玉山研究员等高端人才团队5个,专家智库36人,挖掘乡土人才150人,分类建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等人才台账,各类专家对接服务80余人次。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紧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要求,棣花镇发展信心更加坚定。

如今,棣花镇不断扩大和做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核桃主题公园、陈家沟文修谷、茶房垂钓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全镇每年旅游人数超过百万人次。

新时代新征程,棣花镇文旅项目持续推动,产业联合不断深入,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火热实践。“下一步,商於古道办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重点工作,持续聚焦文旅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商於古道文化景区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李兴龙说。

本文来源:陕西日报作者:王佳伟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