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警世通言》云“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比喻当大难来临时,即使是夫妻也难免各顾各,形容夫妻关系在极端情况下的脆弱性,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现实。但在现实生活中,亦不乏一方有难,另一方患难相扶,不离不弃,共度人生的事例。镇安县高峰镇长坡村一组农家妇女段昌琴就是其中的一个。
1980年出生的段昌琴从小就一个饱受生活的磨炼。她的母亲是一位聋哑人,父亲常年外出打工。茅坪北阳山的条件艰苦,她小时候靠奶奶照看到八岁时,奶奶去世了,她除了照顾自己,还要照顾一个妹妹和弟弟。村办小学虽离家很近,但她一天学也没上过,成年后她经管妹妹弟弟先后成家,自己却蹉跎到2011年才和丈夫齐泰结婚。而1976年出生的齐泰和她经历有些相似,其父一直在外工作,他八岁时母亲因故到山外定居,他在高峰老家的生活靠爷爷奶奶经管,三年后奶奶去世了,家里日常就剩下年近八旬的爷爷和他两人。虽然他的父亲期望他学有所成,但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日常生活无人帮忙料理,面临诸多困难,他初中毕业就辍学外出打工了。在复杂的社会里,未经世事的他经受了人生更大的磨难,直到35岁时才与段长芹相识成家。两个都受过生活之苦的人同病相怜,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家庭生活,随着儿子的出生,他们在县城后坡上买了一套私人开发的房子安家,此后齐泰长年外出打工,段昌琴照看孩子的同时找点零活做,日子渐渐有了起色,一家人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然而,幸福的日子稍纵即逝。他们结婚十年后的2021年6月,在泾阳县打工的齐泰不慎从施工楼层跌落至下一楼层摔伤腰部,致腰部以下失去知觉,经医院诊断为脊髓损伤致双下肢截瘫伴大小便功能障碍。听到消息后,焦急万分的段昌琴立即把孩子安顿好,一直陪同齐泰在西安住院治疗,在康复医院理疗。辗转于不同楼层的化验室治疗室,繁琐的手续,厚厚的化验单,让不识字的她寸步难行,她就一边问一边在心中暗暗记下来,慢慢熟悉了情况。面对情绪低落的丈夫,她多方筹款鼓励丈夫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一年后,齐泰仍然无法自主站立。医生说,腰部神经损伤恢复难度大,目前就只能坐在轮椅上了。这个结果是残酷的,也是无奈的。段昌琴只好购买了轮椅,和丈夫从西安返回镇安家中。
(段昌琴在家里陪丈夫散心)
丈夫之前是家里的顶梁柱,大小事情都在前面撑着。一场灾难,改变的不仅是齐泰个人的命运,也是这个小家庭的命运。回到家后,先前风风火火挣钱养家的丈夫如今成了终日困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不但没有任何收入,康复及后期治疗还需要不少的费用。孩子上学,人情礼往,一家三口日常生活,水电费等一系列的难题摆在段昌琴这个弱女子面前。那一段时间,异常痛苦的她黑夜里不知流了多少泪水,她不明白上苍为何会把不幸降临到她身上,为何会让他们夫妻在历经磨难后,如今还要雪上加霜。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家妇女,将如何挑起家庭重担和面对今后的生活?就在她迷茫困惑时,县残联及时为齐泰办理了一级残疾证,户籍所在的高峰镇党委政府为其家办理了农村低保,组织的关怀,邻里及亲朋好友们的关心,让她重拾生活信心。她说:“我俩都是命苦的人,齐泰也是为了挣钱养家才成了这个样子,他在轮椅上坐下了,我就得在生活中站起来,不然,这个家庭就彻底垮了。”
于是,从痛苦中走出来的段昌琴每天定时帮助督促齐泰做康复训练,防止因久坐引起肌肉萎缩。有太阳时,段昌琴就推着齐泰在房间转,到阳台晒太阳,鼓励他为孩子着想不要灰心,按时服药锻炼。长期禁锢在家里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让一向外向型性格的齐泰有时很烦躁也很悲观,每当这时,段昌琴总是轻言细语地安慰说:“人到啥时候说啥话,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家里还有我吗。”患难见真情。妻子的悉心关照,让齐泰的精神状态慢慢恢复了,他坐在轮椅上学会了做家务做饭等,力所能及地减轻段昌琴负担。
(段昌琴在家里帮助丈夫做康复训练)
由于齐泰当初打工的工地是被反复转包的,出事后各方推卸责任,家里原有的积蓄早已经在医院用尽且负债,而历经法院二审判决的一点补偿费只付了很少一部分后,其余的久拖不付。家里每月的低保远不够基本的生活康复费用。段昌琴就想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但家里又实在离不开她。为兼顾两头,她就近找了一家计件工资的裱纸厂打工。她在准备好蔬菜等日用品后,为多挣一点钱,每天凌晨四点多,她就起床摸黑去裱厂折裱,七点了给工人们做早餐后继续,午饭和晚餐时间急匆匆回家去吃饭并帮忙料理家务。裱厂灰尘大,一天下来腰酸背痛,连眉毛上都沾满纸灰,又痒又难受,但她都咬牙坚持下来了。她知道,她的家里,有轮椅上的丈夫和教室里的孩子。
(段昌琴凌晨四点多在裱纸厂上班)
齐泰未受伤之前是一个热心的人,如今知道亲邻谁家有事而自己帮不上忙就着急。同样热心的段昌琴觉察到丈夫的心事,就提前给家里买好菜,给厂里请假再去给有事的亲邻尽心尽力地帮忙,以弥补丈夫心中的遗憾。 每到逢年过节,段昌琴都会做几个菜请公公婆婆来团聚,排解丈夫内心的寂寞,也替丈夫尽一份孝心,亲朋邻里们都夸赞她是村里的好媳妇。她与丈夫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品格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简单而辛苦的日子里,段昌琴用柔弱的双肩撑起了这个困难的家庭。因她的坚守,这个家庭有了久违的笑声。每当下班归来,看到努力做康复训练的丈夫,看到伏桌写作业的孩子,段昌琴感觉自己的付出都值了,也燃起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相关阅读
排行榜
主办单位:中共商洛市委宣传部 商洛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1120220071
陕ICP备10203392号-1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36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商洛新闻网 WWW.SXSL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14-2038801 投诉电话:0914-203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