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举行的2025年第一季度“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暨道德模范颁奖现场,一位身着朴素的中年妇女走上领奖台,她就是当选孝老爱亲“陕西好人”的吴志琴。当荣誉证书递到她手中时,台下掌声雷动。
而就在前一天早上,吴志琴刚参加完女儿学校的开放日读书活动,下午便来到西安。忙碌一整天,她连一口热饭都没顾得上吃。晚上,小侄子的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肚子疼得厉害,急需家长照料。无奈之下,她只好临时联系住在附近的亲戚,拜托其去学校看看小侄子的情况……
4月13日,记者在山阳县城见到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农村妇女。下午5时10分,吴志琴匆匆结束在电子厂的工作,急忙赶回家。当天是周末,小侄子和女儿都在家复习功课,家中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回到家,吴志琴便赶忙准备饭菜。刚从老家带来的头茬韭菜格外新鲜,正好可以给孩子们包包子。两个孩子十分懂事,一个帮忙做饭,另一个吃完饭立刻去清洗锅碗。
工作中的吴志琴
这样忙碌的生活,吴志琴已坚持了13年。她是山阳县户家塬镇西沟村的一名普通农妇。2012年深秋的一个傍晚,刚回到家的吴志琴突然接到娘家电话,称在西安务工的哥哥吴志峰失联了,近3个月都联系不上。“虽说此前听哥哥抱怨过家中负担重,想一走了之,但没想到他真会这么做。”吴志琴回忆。当时,哥哥在西安租住的房屋早已退租,电话也成了空号。她四处打听,从相熟的老乡那里询问是否有人见过哥哥,还常去当地派出所咨询,却始终一无所获。
哥哥失踪的消息如晴天霹雳,瞬间打破了两个家庭的平静。面对年迈多病的父母、患有精神疾病的嫂子,以及3个最大不过10岁的侄子侄女,吴志琴没有丝毫犹豫,主动承担起照顾亲人的重任。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回娘家,看到嫂子在垃圾堆里找东西吃,可想而知侄子侄女的生活是怎样的艰难。那个深夜,吴志琴辗转反侧,经过深思熟虑,她坚定而恳切地对丈夫说:“奎平,我想把娘家亲人都接过来。”
话还没说完,丈夫龚奎平便握住她的手,说道:“行啊,我也正这么想呢,接过来吧,有我在。”这对朴实的夫妻连夜腾出西沟村老宅的两间房,从此开启了跨越两个家庭的守护之旅。
清晨5时起床喂猪,6时给婆婆翻身擦洗,7时送孩子们上学,8时赶到建筑工地搬砖……这是吴志琴雷打不动的日程安排。她要同时照料5位亲人(公婆、父母、残疾嫂子)和5个孩子,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丈夫龚奎平在外务工挣钱,吴志琴则在家悉心照料双方父母,一边务农,一边打零工维持家用。
面对智力仅相当于5岁儿童的嫂子,吴志琴自创“亲情疗法”。她每天牵着嫂子的手认路标、教她使用筷子、带她散步。三年如一日地坚持,嫂子竟能独自做一些简单的日常琐事了。对待公婆,吴志琴同样尽心尽力。村党支部书记感慨地说:“这么多年,志琴真是太不容易了。没有她,这个家早就散了。她家的灯总是村里最早亮、最晚灭的。”
“说不辛苦那是假的,但再苦也得把这个家撑起来。”吴志琴说。大哥早年在矿上干活出了事,二哥又失踪了,她必须照顾好父母。虽说二哥的3个孩子有母亲,但二嫂病情不稳定,需要监护人,她便毫不犹豫地挑起了这副重担。邻居们常看到她口袋里揣着3张清单:老人的用药明细、孩子的学费单、赊欠的米面账目。
2017年,吴志琴的母亲因病离世。亲人的离去让她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但一想到还有5个孩子和年迈的公婆、父亲需要照顾,她暗自给自己打气,不能倒下,要坚强起来。每天干完农活,她就急忙赶回家给孩子做饭、辅导作业。她说:“生活虽苦,可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一切都值了。”
2020年,二嫂病情恶化,不幸离世。吴志琴强忍着悲痛为嫂子料理了后事。此后,她便代替二嫂,担起了照顾3个侄子侄女的责任,对3个侄子侄女的照顾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细心。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学习,她时常去看望侄女和侄子,与他们谈心。侄女侄子生活中遇到难题,她总是及时帮忙解决。小侄子从小身体不好,在家吃饭时,吴志琴怕孩子胆小不敢吃,总是不停地给他夹菜……
当记者问吴志琴为何如此“偏心”时,她沉思片刻后说:“这3个孩子没了爸爸妈妈,我想让他们健康快乐长大。不仅要为他们遮风挡雨,还要加倍疼爱他们,教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不能因为缺少父母引导就走弯路,成为危害社会的人,要让他们做善良、勇敢的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4年6月,父亲吴米全去世,吴志琴和丈夫为父亲办完葬礼,3个孩子彻底失去了监护人。面对这一情况,吴志琴家的其他亲人商量后,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将孩子分别送到亲戚家,让上高一的大侄女辍学去打工,上初三的大侄子高中毕业后去打工,等小侄子初中毕业也出去打工;二是按照救助流程,将3个孩子送往救助中心。
3个孩子一致表示,不想被分开。作为孩子的亲姑姑,吴志琴也舍不得孩子们离开自己。就这样,她又成为3个孩子法律上的监护人。
今年上初三的女儿是她和丈夫的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偶尔会因母亲的“偏心”与她争吵,吴志琴在教育完女儿后,也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常在深夜默默流泪。但她觉得,既然这是自己的选择,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父亲刚走的那段时间最难熬,3个孩子成了孤儿,我作为他们的血亲,有责任也有义务照顾他们。”吴志琴说。只是她能力有限,去民政局给孩子办手续时,甚至发愁开学时孩子的学费从哪儿来。在民政局,她遇到一位好心人,对方了解她家情况后,要了她的联系方式,直接给她转了2000元。正是这些温暖的帮助,支撑着她一路走到现在。
如今,吴志琴的儿子已23岁,跟着丈夫在西安打工。大侄女当年中考时,因家中变故发挥失常,现在上职中;大侄子觉得自己作为哥哥,应承担更多责任,便去西安的一家汽车修理厂学手艺;小侄子读初一,和女儿吃住在一起。
面对荣誉,吴志琴十分谦逊:“我就是个种地的,做这些都是本分。”这位仅有小学学历的普通农妇,用13年的坚守诠释了“平凡中的伟大”——她以柔弱之躯扛起两个家庭11口人的生活重担,用无私的爱为残疾的亲人、孤寡老人和失去双亲的孩童,筑起了一个温暖的港湾。
当记者问她今后有什么打算时,她沉默片刻,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现在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往后我还是会守在家人身边,用心照顾好老人和孩子。一家人就得整整齐齐在一起,不能被苦难打倒!”
相关阅读
排行榜
主办单位:中共商洛市委宣传部 商洛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1120220071
陕ICP备10203392号-1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36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商洛新闻网 WWW.SXSL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14-2038801 投诉电话:0914-203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