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网讯:有人讳疾忌医,有人久病成医,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必然成就不同的人生,王震属于后者。
在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初见王震时,他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很难把“王老中医”这个称呼和眼前这位中等身材、长相俊朗、着装时尚、意气风发的年轻教师联系在一起。
过去十多年里,王震在医生和教师两个身份中穿梭,先后培养了三千余名医学人才走向医疗岗位,主持参与省市院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参编教材著作近二十部,接诊患者近十三万人次,日均门诊量达百余人次,患者赠送的锦旗已经上百面、感谢信近百封。
久病成医 敬畏岐黄
因自幼体弱多病,使王震与中医结缘。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如神农尝百草一般,熟悉了一些常用中草药物性能功效。凭着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闯劲儿,年少时因为脸上长痘,自己就仿照书上的方剂,给自己开出了人生第一个处方。在努力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开始抓药、熬药、服用,没过多久,脸上的“青春痘”竟然奇迹般地消散了。
后来,他除了自学中医把自己身体养得结实魁梧,还成功帮助邻里治好了一些疑难杂症。一时之间,16岁的少年王震就被邻里称呼为“王老中医”。
然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总是担心自己对中医还了解不多,况且一无家传、二无拜师,生怕出错。于是,王震立志学医,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陕西中医药大学,并攻读硕士,顺利开启了他探索岐黄之术的漫漫求索之路。
坚守初心 成就岐黄
过去十年,王震上午门诊、下午教学、晚上备课,经常在电脑跟前忙碌到半夜,工作非常辛苦。病了也“不下火线”,坚持门诊和教学。一旦开始接诊,经常废寝忘食。他常说:“患者远道而来不容易,我还年轻,扛饿,先把病人看完让赶紧抓药,不然他们回家就赶不上车了。”
王震中医理论扎实、诊疗思维活跃,对待患者态度和蔼可亲,为了解除患者忧虑,经常用开玩笑的幽默语言进行良好沟通。多年来,通过胆大心细、踏实认真地“摸爬滚打”,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经验,创制出了多个临床验之有效的方剂。慕名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不计其数,说起令人记忆深刻的病案,更是如数家珍。
“感恩王医生, 感谢他的高超医术,不但减轻了我的病痛,还温暖了我们患者的心 !”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维护自身健康,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从而远离病苦、健康平安。”王震说道。
倾囊相授 甘于奉献
多年来,在课堂上,王震总是能以他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谈笑风生。每当下课时,还没有来得及喝一口水润润嗓子,又开始为前来求诊的学生“望闻问切”、把脉开方,并对围观的学生现场讲解。许多学生感念师恩,毕业多年还与王震保持联系。
除了将专业知识倾囊相授,王震还曾帮扶多位贫困学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以所学改变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王震以“大医精诚”为座右铭,希望自己能够继承前贤,守正创新,弘扬国粹,继续为患者提供热忱的服务,继续为中医事业培养接班人,使之在新生力量的手上大放异彩。
“中医博大精深,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如果有幸成为一名中医,要时刻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继承创新,发展中医。在继承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将现代科技与中医相结合,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王震说道。
相关阅读
排行榜
主办单位:中共商洛市委宣传部 商洛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1120220071
陕ICP备10203392号-1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36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商洛新闻网 WWW.SXSL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14-2038801 投诉电话:0914-203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