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作为世界上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现有鸟类种数占世界鸟类种数的六分之一。陕西作为全国最为重要的鸟类繁殖地及迁徙通道之一,现分布鸟类561种,其中国家一级23种、国家二级99种、省重点21种。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保护鸟类的法律知识,共同加入到爱鸟护鸟行动中来。
关于“三有”保护动物
“三有”保护动物即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类,一些野生动物虽不在这些名录里,但进入了“三有”保护动物名录,同样受到保护。
该法律第六条还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禁止违法猎捕、运输、交易野生动物,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
珍稀鸟类或保护类动物
请文明观鸟
切勿抓捕、攻击
或使用粘网、毒饵等工具捕鸟
进行猎捕或出售
1.为什么要保护鸟类?
物种保护
鸟类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物种多样性,因为一个物种的灭绝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生存。
维护生态平衡
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通过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帮助控制害虫数量,从而保护农作物和树木。
植物传粉
许多鸟类是植物的重要传粉者,它们在采食花蜜或果实时,帮助植物完成传粉过程,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种群增长。
种子散布
某些鸟类通过吃下果实或种子并在其他地方排泄,帮助植物进行种子散布,这对于植物的繁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维持生物多样性
鸟类是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动物类群之一,它们的存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研究和教育价值
鸟类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对象,它们的行为、迁徙和适应能力等方面为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案例。
法律与道德责任
中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从道德角度,鸟类作为有感知能力的生命,享有生存权利。
2.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四十一条 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二十二条 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依法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第二十四条 禁止使用毒药、爆炸物、电击或者电子诱捕装置以及猎套、猎夹、地枪、排铳等工具进行猎捕,禁止使用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捣毁巢穴、火攻、烟熏、网捕等方法进行猎捕,但因科学研究确需网捕、电子诱捕的除外。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狩猎证,并处猎获物价值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猎获物或者猎获物价值不足二千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 侵权人需承担修复费用、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及鉴定评估费用,并可要求公开道歉。
“个人参与保护”行动指南
1. 拒绝“舌尖上的杀戮”
不食用野生鸟类、鸟蛋,发现餐馆售卖鸟类,立即拨打 12315(市场监管)或 110。
2. 避免人为干扰
观鸟禁忌
✖ 用鸟鸣录音诱鸟、追赶鸟类。
✖ 繁殖期靠近鸟巢。
正确做法
✔使用望远镜远观。
✔拍摄时关闭闪光灯。
3. 打造“鸟类友好型”环境
避免使用杀虫剂,保护鸟类食物链。
4.科学救助受伤鸟类
发现伤病鸟
✔用透气毛巾轻盖,放入纸箱保持安静。
✖ 擅自投喂食物、清水(可能导致窒息或电解质紊乱)。
5. 抵制非法贸易
不购买鸟类标本、羽毛制品(如鹰爪手串、孔雀翎扇)。
观鸟有度
使用长焦镜头或望远镜,保持50米以上安全距离;不播放鸟鸣录音诱拍,避免干扰鸟类正常活动。
科学救助
发现受伤鸟类时,立即拨打属地林业部门电话,勿擅自喂食或处理。遇幼鸟掉落,可先观察亲鸟是否在附近,切勿盲目“捡回家”。
拒绝消费
不购买国家保护鸟类及其制品,如发现非法交易请拨打举报电话:
陕西省林业局:
029-88652000、15929957565
切勿随意“放生”,私自放生外来物种可能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做保护鸟类的守护者
做生态文明的倡导者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鸟类!
相关阅读
排行榜
主办单位:中共商洛市委宣传部 商洛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1120220071
陕ICP备10203392号-1 陕公网安备 61100202000036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2012 商洛新闻网 WWW.SXSL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14-2038801 投诉电话:0914-203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