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 商洛数字报
今天是

梧桐

来源:商洛日报
发布日期:2025-09-11 21:41:35
5473
发表于陕西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天气晴好,漫步在梧桐大道,头顶被阳光照得明灿灿的梧桐树叶在风中飒飒摇曳,煞是好看。我正要借诗抒情,手机微信响了,是李小鹤:“又到了梧桐最美的季节,你拍几张书苑南路的照片给我。”“晴朗天气九点钟最好。”她倒是有眼光,早上九点的太阳给梧桐树树顶镀一层金色,梧桐树梢闪闪发光,整体画面又深沉,又明艳,又喧闹,又寂静。此时学生们都在上课,行人稀少,一群群鸟雀在树冠上无所顾忌地扑棱。风来,梧桐树叶翻飞如鸟展翼,风静,梧桐树默立成大幅油彩画。
  相机咔嚓,我把照片发给李小鹤。
  李小鹤从思源教育学院毕业已三年,现在,她是我们那个临江小城的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始终有爱、始终有热情、叫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李小鹤。我殷勤为她拍照。
  我发梧桐照片去,李小鹤就发前人写梧桐的诗句来。
  “客里不知春去尽,满山风雨落桐花”这是写春天的梧桐;“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这是写夏天的梧桐;“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这是写冬天的梧桐;“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这是写早上的梧桐;“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这是写深夜的梧桐。
  到底是语文老师,那些诗句像是停在她的指尖。古人以梧桐赋愁思,怀人,感时,恨、怨、哀、悔、思,一一附着在“梧桐”这一具象上。“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李清照)。“饶君拨尽相思调,待听梧桐叶落声”(苏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简直多不胜举。借梧桐抒情。这情,在李煜,是国破山河在的故国情;在李清照,是战乱流离家破人亡痛失爱人的苦情;在苏轼,是长路漫漫,兄弟隔山海的同胞情。
  梳理古人诗句,一个疑问浮出。古人诗中所指的“梧桐”,是此刻我照片中的梧桐吗?
  关于梧桐的记载最早可见《诗经》:“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鸣叫的凤凰,凤凰栖息在梧桐树上,于是,“非梧不栖”成为精神高洁的象征。“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又成为自我精神建构的高要求。
  在我的童年,梧桐却是以朴素的、生活化的面貌出现的,我们那一带多有梧桐,我外婆的院子就有一棵,做“桐叶粑粑”外婆最拿手。梧桐树叶摘下来做粑粑,是用其叶裹玉米浆粑,或提升一个级别,给浆粑里裹进馅儿,馅儿可甜可咸,可荤可素,用叶裹紧,折叠成手掌一握的三角形。粑粑做好,可蒸可煎。若是煎,铁锅放油,慢火煎,及熟,叶紧贴饼上,难全揭去,残留的叶子在金黄的粑粑上,黑褐中透出微黄,同嚼,油香中有树叶的清香,十分好吃。秋天梧桐的果实熟了,落在地上,我们捡起种子,外婆炒熟,是难得的零食,我们站在树下吃,鸟儿站在树顶吃,树上树下彼此呆望。
  梧桐树干挺直,呈青绿色,所以也叫青桐,青桐可以斫琴。《后汉书·蔡邕传》中就写了一床名琴的诞生记:“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能从烧火做饭柴薪的炸裂声中听出其间蕴含的奇妙乐音,这本身就是一个佳美的传说,奇人、奇事、奇琴,共同演绎一个美好传说。
  另有油桐也常常和梧桐混淆,油桐城市少见,乡野倒常遇见。某年,女朋友自驾去了云南,于路途上忽然被前方一坡云霞般灿烂的色彩惊艳吸引,开车深入,看清是一坡开粉色花的树,女朋友城市长大,从未见过这花树,几经打探,得知是油桐,发照片来和我分享。其实油桐在我老家商洛山区常见,至今,油桐依然当作经济树木种植,以期获取油桐种子榨取的桐子油。春天油桐花开满山坡,明媚动人,外人常去商洛山中赏油桐花开。
  泡桐也常被唤作梧桐。泡桐乡下常见,我曾见过关中广袤的乡野上,早春,高挺的泡桐花开了,泡桐先开花后长叶子,一树树白色花、紫色花挺立在遒劲的枝柯间,映衬在青碧的天空,黛色的云朵上,朴素又有无限的优雅。这时节麦子绿得喜人,菜花黄得耀目,它们和村庄、屋舍、地里劳作的农人,共同构成春天的田园图景。至今泡桐旧城区也能见到,在某条安静的巷子、一堵青砖墙边、一个街市的拐角猛不丁出现,树冠庞然,叫闹哄哄的街市忽然静阔出半里地光景。
  而我和李小鹤言说的梧桐,植物学上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因为树形庞然优美,常列植于道路两旁,是世界范围内广为种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三球悬铃木不是中国本土树木,更不是古典汉语里的梧桐,因为树叶和中国梧桐相貌相似,就被起名梧桐,念及树们的来处,又叫法国梧桐,也叫英国梧桐。
  漫步梧桐大道,听风吹树叶飒飒鸣响,倍觉秋意深浓,想寒来暑往,这树经历了多少次的欢迎与送别,有多少学子在树下的大片凉荫中走过,思考过,有多少把雨伞承接过树滴答的雨露,又有多少少男少女被梧桐的美姿唤起过心中的诗意与音符?

本文来源:商洛日报作者:陈毓

我要说两句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