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网

山阳:秦岭“会客厅”里的红色传承

来源:农民日报

“过去村里没大路,一尺宽的土坎路还是当年红军踩出来的,一下雨就成稀泥,大多数村里人住的都是茅草屋。”日前,在陕鄂豫三省交界的陕西省山阳县户家塬镇党家塬村,90岁的张海斌老人握着记者的手开始“忆苦思甜”:“现在土房变楼房,村里通上了水泥路,房前栽花、屋后种草,日子美多了。”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商洛新闻网董坤 小编
2023-03-24 15:21:54
订阅

“过去村里没大路,一尺宽的土坎路还是当年红军踩出来的,一下雨就成稀泥,大多数村里人住的都是茅草屋。”日前,在陕鄂豫三省交界的陕西省山阳县户家塬镇党家塬村,90岁的张海斌老人握着记者的手开始“忆苦思甜”:“现在土房变楼房,村里通上了水泥路,房前栽花、屋后种草,日子美多了。”

对山阳县而言,近几十年来县域发展始终与“革命老区”“红色圣地”密切相连。日前,记者随国家乡村振兴局组织的“弘扬延安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央媒体采访团探访山阳县,在户家塬镇,除了风景如画、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一个个红色教育基地星罗棋布,让小镇不失庄严厚重;曾经残垣断壁的“五圣宫”被精心复原,天蓬山寨、袁家沟革命旧址、漫川关战斗遗址等红色旅游线路上游人如织……正如当地流传的打油诗所吟诵:“红军精神放光芒,一年更比一年强;脱贫致富靠双手,幸福生活才长久。”红色传统正在山阳县历久弥新,彰显出丰富的时代内涵。

2022年以来,山阳县户家塬镇借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的契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示范区打造成独具秦岭特色的产业融合先行区、旅游观光样板区和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区,这些红色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和精神价值再次得到全方位呈现。

“新高地”汇聚创业创新动能

“我爱户家塬的山水,更爱这里的人。”来自福建的茶商汤大兴说,“从老家福建到革命老区户家塬,就是看中了这里山美水美,想要长期扎根把茶产业做起来。”现在他成立的陕西秦岭清雅茶叶公司可以辐射带动14个村4000多位农户发展高端红茶——黄金冠,共计5000余亩,去年又追加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茶叶生产加工车间。

“为营造创新创业最优区,示范区新建茶叶电商中心、直播间230平方米,打造茶叶技能培训中心、展厅1000平方米,并通过就业创业与乡村人才振兴工程,让客商留得住、安下心,让群众有活干、有钱赚。”户家塬镇党委书记段宏文说。

目前,示范区除了将茶产业放在群众脱贫致富的首要位置,也在依托资源禀赋不断挖掘创业“新高地”,聚集绿色循环发展“金色财富”,是示范区建设提前布下的一枚棋子。

不久前,作为集中药材中间体提取、中药饮片加工和保健品研发生产、销售及药渣综合利用为一体的陕西德润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家塬镇。德润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军锋介绍,该中医药产业园占地137亩,总投资5.16亿元,按照中医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划设计,建设保健品车间、中药提取车间、原料库、成品库等标准化厂房18栋3.6万平方米。

“项目建成企业全部入驻投产后,入园企业预计年可消耗各类中药类原材料3万吨,生产中药提取物5000吨,年可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0余个,带动全县发展规范化药源基地10万亩以上。”李军锋说。目前,园区已签约入驻中医药类企业17家。

三月下旬,位于山阳县户家塬镇桃园村中坪组秦岭清雅茶叶有限公司的千亩茶园“首采开园”,外地游客可以感受秦岭深处的“采茶乐趣”。

夯实产业根基让“腰包”鼓起来

春节期间,户家塬镇户家塬社区东塬组的程小玲和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自行车到陕西秦岭清雅茶叶公司上班,由于有多年种茶经验,最近几年,她在公司的培养下承担起新的角色——品茶师。每天把办公室卫生打扫完后,程小玲就换上工装,开始烧水、洗茶、冲泡、倒水……

“不仅每月有4000元工资,家里3亩坡地一年流转金还有1800元,日子算是有着落了。”从以前的“留守人员”到“乡村白领”,30岁的程小玲提起示范区建设,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企业带动农户,产业带动就业。“发展特色产业,建立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是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山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宋军说,“目前,我们通过区域建设、产业培育、技能培训等,不断强化带富功能,促使绿色产业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让发展根基更牢,增收渠道更宽,群众钱袋子更鼓。”

对于山阳县意发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而言,就经历了从广种薄收、看天吃饭到打绿色牌、吃生态饭的转变,公司通过开发山坡荒地,建设现代生态化养殖园区,鼓励农民种植饲草、发展养牛,务工脱贫致富。

谋牛事、念牛经、发牛财。“在家门口挣工资就像做梦一样。”牛耳川社区48岁农户杨贤贵说,“两个儿子在外务工,妻子要照顾80多岁的母亲,出不了远门。在意发农牧公司找到工作后,除了每天三顿饭有了着落,一个月还有3500元工资。”

意发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可鑫介绍:“目前示范区生态养殖园区提供就业岗位80多个,年均收入2.5万元以上;带动1500户农户发展饲草订单种植1.3万亩,年可提供青贮饲料5万吨以上,户均增收2000多元;周边320户群众托管代养肉牛957头,户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示范区还培育了一批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区,包括生态养殖示范园4个、规模养殖场115个、生态农业产业园56个。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校地合作,开发酱牛肉、腊牛肉、牛肉干等12类品种,组建全县肉牛产业联合体,带动全县发展肉牛养殖基地5个、家庭农场11个、合作社27个,将3000户农户镶嵌在产业链上,绿水青山彻底变成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革命老区“变身”秦岭“会客厅”

在张海斌老人的脑海里,至今仍留存不少关于红军的记忆:“他们来村里驻扎,上山砍柴、开垦种粮,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革命老区要发展,必须坚持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段宏文说,“找准了这颗‘定盘星’,才能激活红色文化细胞,弘扬革命先辈精神,走活乡村振兴这盘棋。”

为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户家塬镇积极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结合田园观光、古水旱码头体验、金钱河漂流等特色项目,发展集旅游、餐饮、购物、民宿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业。去年以来,示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160元增加到14500元。

“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兴业、以文聚力是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山阳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杨小平认为,“通过发掘红色文化,整合绿色资源,培育新兴业态,才能真正实现五大振兴。”

在此发展思路下,让革命老区先富起来、先“美”起来就成为山阳县的第一要务。走进户家塬镇示范区,只见白云悠悠、满目青翠、清泉涌流,这里作为“天然氧吧”和“绿色空调”让游客流连忘返。

“原来不为人知,现在游人如织,尤其是水阳高速通车后,户家塬镇因为环境好,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此旅游、康养、度假,还可以接受红色文化熏陶,这里已成为秦岭的‘会客厅’了。”杨小平说。

但秦岭“会客厅”的建设却历经漫长探索。“我们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闭污染企业,叫停养殖场,新建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这才让镇上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户家塬工作六年的镇长郑焕林坦言,“垃圾任风刮、污水靠蒸发,臭水涌动、灰尘弥漫的情况再也没有了。”

示范区建设以来,户家塬镇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持续推进“山、水、林、田、路”建设,深入实施农房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有序推进厕所革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几年前,户家塬镇引进山阳环保水环境有限公司建设污水处理厂,2020年1月1日起开始运营。“我们公司现在出水排放标准为国家统一规定的一级A标准。”公司工作人员宋凯说。目前,户家塬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

而相对于垃圾清理而言,为同步推进秦岭山水乡村建设,示范区进行地毯式清理,确保区域内不留死角,实现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100%全覆盖,村庄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并构建起“蓝天盖顶、碧水环绕、群山拥抱、区域整洁”的长效环保机制。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