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新闻网

夏日乐章

来源:商洛日报
确定取消订阅
  • 取消
  • 确定
商洛新闻网童青柳 小编
2025-08-06 13:46:28
订阅

在家乡,七月蝉最活跃。“知了,知了”一声接一声,为炎炎夏日增添了几分诗意,几分情趣。
  记得在小时候,我对蝉的叫声充满了好奇,总想捉几只。然而,每当我悄悄靠近,还未等脚步落下,那原本喧闹的蝉鸣瞬间停止,紧接着“嗖”地一下飞走了,只留下满心失落的我。尝试了几次,一个都没有抓到。有时,它爬的位置特别高,周围也没有趁手的工具,在树干上狠狠蹬几脚,蝉却像与我作对,爬在树上一动不动。
  父亲找来一根竹竿,顶端用枝条编一个圆圈,然后缠上蜘蛛网。发现蝉,就将缠满蜘蛛网的圆圈儿猛地扣向蝉,蝉的翅膀就粘在蛛网上了。我学着父亲的样子,果然抓了许多。防止它们飞走,用剪刀剪断翅膀。在摆弄这些蝉的过程中,我惊奇地发现了它们的秘密——腹部上下开合,便能发出清脆的鸣叫。那一刻,我仿佛打开了探索蝉世界的一扇小窗。
  我在小学课本上看到,蝉的眼睛是复眼,可以观察到各个方向。我恍然大悟,怪不得他们这么难抓。那些被我捉住的蝉,大多在我的一番折腾后失去了生命,最终成了鸡的零食。听同学说,蝉背部有块瘦肉,烤熟后吃起来特别香,但我一直没有尝试过。
  在我们这里,人们把刚出土尚未破壳的蝉称为“知了猴”,近几年来它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甚至以一盘七八十元的价格成了饭店的招牌菜。
  夏日傍晚,是“知了猴”出土的高峰期,小河边就热闹起来了。人们打着手电筒,拿着瓶子,呼喊声、叫嚷声在林子里回荡。捉到的“知了猴”浸泡在水里,蝉就不会出壳儿了。洗净过油炸至金黄,撒上调料,吃起来那叫一个香。
  孩子禁不住诱惑,软磨硬泡地拉着我一同去抓“知了猴”。等到天色渐暗,我们人手一个手电筒,提着一个装了水的塑料桶,走进树林仔细搜寻。树干上、草丛里,到处都能瞧见“知了猴”的身影。有些“知了猴”背部已经裂开,露出了绿色的背,这样的就不能食用了。
  不到一个小时,就抓了半桶。为了做好这顿美食,我还从网络上搜索了“知了猴”的做法,孩子负责清洗“知了猴”,我则在一旁准备调料,起锅,倒油。然而,等了好一会儿,却迟迟没有听到动静,也没了之前的欢声笑语。我扭头看去,只见“知了猴”还在盆子里,根本没洗,孩子呆呆地盯着盆里那些奋力爬动的“知了猴”。“爸爸,咱们还是别吃它们了吧!”孩子的眼睛红红的,满是不忍。我望着盆里努力挣扎的“知了猴”,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是啊!每一只“知了猴”,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蝉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黑暗的地下默默蛰伏,短则三年,长可达十几年。经过如此漫长的等待与煎熬,它们才得以破土而出,成虫之后的生命却只有短暂的几周。它们用这短暂的时光,奏响了夏日的乐章,为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自然之美。
  我们不应仅将它们视为盘中的美食,或是满足好奇心的玩物,而应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存在,珍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份美好。
  我们一起把“知了猴”放到了树丛中隐蔽的地方。当我们转身离开时,林中的蝉鸣声似乎更加响亮了,那声音仿佛一曲热烈的赞歌。

0

推荐
评论
暂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取消 写评论 发送